一枝草,一點露。

抿石子
走在路上,偶能瞥見有工程師用海綿拂去水泥,使原本灰色路面變得一顆一顆凹凸不平的模樣。
這種鋪面技術即是「抿石子」,到了現今這技術仍然很廣泛地被使用,只是這名稱不見得為眾人所知。
這種方式比起一般磁磚,少了潛在的危險(例如磁磚可能造成碎塊砸傷人),甚至也具有防水的效果,因此漸漸也有愈來愈多人採用之。
圖片來源:張家茂,抿石子的石頭種類與產地簡介,(20180610)。檢自https://reurl.cc/R0WGqg(20210624)
歷史
抿石子的技術是由日本人所發明的,並且在日治時期將這種技術引進台灣。
而在日本,最早是出現在明治維新之後,進行全面西化之時。那時為了仿效西方的砌石工法,透過在牆面用不同的方式鋪上石子,除做出不同的效果之外,也讓即使日本當地缺乏大量石材,也可以營造出建築表面有石子的質感。
而在昭和時期,這種技術傳進台灣,對台灣的建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,以至於今天台灣的建築中,這項技術仍然普遍。
鋪石子的方式
這種鋪上石子的方式主要有四種,分別是抿石子、洗石子、磨石子和斬石子。
其中抿石子和洗石子都是先將石子與水泥混合後鋪在牆面,到了水泥略乾時,抿石子的做法是用海綿將水泥抹掉,呈現出手工的粗獷質感;但洗石子則是利用細小水流將水泥的部分沖刷掉,這樣使得洗石子的結果會更加具有凹凸不平的效果。
有哪些石子的種類呢?
圖片來源:張家茂,抿石子的石頭種類與產地簡介,(20180610)。
檢自https://reurl.cc/R0WGqg(20210624)

天然石頭
這是最為廣泛使用的材料,除了台灣生產的石子宜蘭石之外,還有從大陸或是東南亞進口的石頭,例如霓虹石、象牙、果礫、貝殼等等。
上圖為台灣生產的石子,統稱宜蘭石。主要色系以白黑為主。 我們到東部海岸都可以看到。

琉璃(人造玻璃)
你是否曾經看過牆面上會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石頭?這就是在石子中又混入了各種不同顏色的琉璃所製成,使得即使不使用昂貴的天然寶石,石子表面的牆仍然可以具有多樣的色彩。

天然半寶石
偶爾,你也會看見石子牆上具有相當耀眼的光。這其實就是來自我們常見的水晶洞中的水晶,將這些水晶混入石子當中,會造成在不同的光的照射之下,呈現出閃爍的色澤。
店家分布與介紹
新大同飲食店(北區大同路146號)
博愛牙醫診所(東區大同路61號)
清潭行(東區大同路57號)
大發食品行(東區中央路90號)
